2008年1月29日星期二

踏出一步

終於,決定了,
今年,報讀一個master 課程:MA in translation,
取了報名表,找來了以前的教授,現時的院長做推薦人。

考慮了很久,
兩年共八萬元的學費,如果用來供樓,可以鬆動很多,
或者去數趟旅行,也很暢快;
要讀書,放工便要回家溫書,
要讀書,友儕間的聯誼活動要減少;
要讀書,看電視和攤抖的時間要減少;
要讀書,不能接freelance工作;
要讀書,可能無時間練琴;
要讀書,周六早上不能在床上躲懶;
要讀書,就沒太多時間再看課外書和運動。

思前想後,這份工作,
應可方便自己讀書,
而且,所選擇的也是興趣所在,
不是人有master,我有master,
最終都決定這年踏前一步,
學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如果大學真的收了我,上列的東西便要減少。
暫時沒想過要減少事奉,最多睡少一點啫,
到時才算罷﹗

要填寫自己的的履歷,其實都有斷斷續續讀不同的課程,
大學畢業三年後,用了三年半時間,
在公開大學讀了一個翻譯學位,
之後,覺得太累了,休息了一年,
然後的心態是暫時不讀長課程,要讀些輕鬆及興趣所在。
讀過兩個為期三個月的技能提升課程,學photoshop,
接著,報了一個大半年的普通話課程及考了國家語委水平試,
同時又修讀一個一年的英文寫作,並考了三級琴。
除了那個公開大學課程外,其他也不太算是award-bearing,
考普通話只是勉強及格,但填在履歷表好像很「低能」,
考琴?對小六升中就有幫助,但對報master,或者聊勝於無,應該係。

回頭再看,履歷的學歷部份,空空如也。

想起未來的讀書歲月,
我就會想,現時每周周六都睡到12點才起床,
唔好理咁多,訓定先。

1 則留言:

匿名 說...

要讀就要趁後生,另外,也要想想生仔的計劃,如果要讀書,就唔得閒生啦,生咗都無時間理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