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

神愛怪人

Recently, one of my colleagues W needed to have an operation and
took sick leave for nearly three weeks.
W kept it in low profile and did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but she told me she was extremely worried.

W, an overreacted guy with pet phrase 'ha?',
joined CU earlier than me for one month.
Graduated in HKU in late 80's or early 90's (I guess),
she worked as a reporter in international desk
and then got married and quit her job.
However, she seemed not the type of elite.
At least I thought I was better than her in
interpersonal skill as well as interview skill.

For instance, when the colleagues are not available and
she picked up the phone for them,
she would only answer '唔o係度', '唔知o番',
and no further responses such as ask him/her to leave a message
or ask whether we could lend a helping hand..
Far from passionate, energetic and enthusiastic,
W is timid, afraid of getting involved in trouble,
and unwilling to take responsibility.

However, for the Bible said no one should be
barred from the love of Jesus.
Although I thought she was unlovable and unpleasant,
I bought her a little book of bible verses
to comfort her in her difficult time.

She expressed her gratitude for the timely support
but she said she can't believe coz
there was much worries inside and can't count on anyone.

Like the saying goes'put a cart before the horse.'
What a strange person is!
But I still firmly believe that Jesus loves her.

2008年1月30日星期三

專有名詞

不是中大的人,便不會明白中大人職銜的古怪。
看看以下有什麼不同?
Director of Coummnications and Public Relations
Director, Information Services Office
看似大同小異,但在這裏內有乾坤,要小心一點才知。
原來前者的中文譯為處長,通常是來自較大的office,
後者則是高級主任,是較小的office,
或者大office的亞頭,但尚未夠班坐正
所以,中大人稱自己是director,中文稱謂也有天淵之別,
職級可差很遠。

工作了多年的同事,也是近年某次出錯,才知有分別,
我們通常稱前者為"Director of" ,後者是"Director comma"
如有某某部門自稱是Director
我們就會竊竊私語:是'Director of '還是 'Director comma'先?

還有,
Professor of Econcomics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前者是的中譯是經濟學講座教授(我們沒有chair professor的title),
後者是經濟學系教授,級別也差很遠。
一不留神,就會出錯。

此外,可能學人太多,老的嫩的、全職的兼職的、
退休的在任的、榮譽的、名譽的、禮任的......
大學為他們頒上不同的名銜,多不勝數:
Honorary Professor of Engieerning, Honorary Profeesor,
Adjunt Professor, Adviser, Professional Consultant,
Teacher(by Courtesy), Emeritus Professor.....
隨時會踩錯腳,真是令人暈得一陣陣。

2008年1月29日星期二

踏出一步

終於,決定了,
今年,報讀一個master 課程:MA in translation,
取了報名表,找來了以前的教授,現時的院長做推薦人。

考慮了很久,
兩年共八萬元的學費,如果用來供樓,可以鬆動很多,
或者去數趟旅行,也很暢快;
要讀書,放工便要回家溫書,
要讀書,友儕間的聯誼活動要減少;
要讀書,看電視和攤抖的時間要減少;
要讀書,不能接freelance工作;
要讀書,可能無時間練琴;
要讀書,周六早上不能在床上躲懶;
要讀書,就沒太多時間再看課外書和運動。

思前想後,這份工作,
應可方便自己讀書,
而且,所選擇的也是興趣所在,
不是人有master,我有master,
最終都決定這年踏前一步,
學到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如果大學真的收了我,上列的東西便要減少。
暫時沒想過要減少事奉,最多睡少一點啫,
到時才算罷﹗

要填寫自己的的履歷,其實都有斷斷續續讀不同的課程,
大學畢業三年後,用了三年半時間,
在公開大學讀了一個翻譯學位,
之後,覺得太累了,休息了一年,
然後的心態是暫時不讀長課程,要讀些輕鬆及興趣所在。
讀過兩個為期三個月的技能提升課程,學photoshop,
接著,報了一個大半年的普通話課程及考了國家語委水平試,
同時又修讀一個一年的英文寫作,並考了三級琴。
除了那個公開大學課程外,其他也不太算是award-bearing,
考普通話只是勉強及格,但填在履歷表好像很「低能」,
考琴?對小六升中就有幫助,但對報master,或者聊勝於無,應該係。

回頭再看,履歷的學歷部份,空空如也。

想起未來的讀書歲月,
我就會想,現時每周周六都睡到12點才起床,
唔好理咁多,訓定先。

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

凍到震

這幾天天陰,加上偶然毛毛細雨,
本來只是十四五度的天氣,感覺更加陰寒。

在中大很冷,幸好主要在室內,
不過,也不比以前在日月冷,當時若往藍灣半島lunch,
要步行沿路經海邊,寒風撲面,消耗的能量,真是吃飽了都補唔返。

以前人家說將軍澳比市區低兩度,
或許是屋企四面環樓,加上關上窗戶,
早上雖然想瑟縮在被窩,不願起床,
但只是心理上的掙扎,身體也還可以。

印象中最凍的日子,是小時住沙田的公屋,
每朝六時許便要起床,
冬天時,六時的太陽仍在躲懶,早上要摸黑起床。
那時的公屋,都不明是什麼人設計,騎樓沒有窗,
只有欄杆(像監獄的一條條鐵枝),並有「防風板」,
就是四塊有波浪紋的膠板,當有風時,便會「逢逢聲」作響,
從聲音的大小,我們便可估計到風力是多少級。

公屋的廁所在騎樓,而洗手盆則在廁所外,
單位向西北,即是早上刷牙洗面時要「食正」西北風,
加上水喉的水如雪水一樣,
我最怕冷,
每個冬天,便以九秒九的速度完成刷牙洗面的工作。
或許是這樣,日積月累,從小牙齒已不太健康。

小時覺得爸爸媽媽的手很溫暖,
而我的,則像是冰條,
冬天考試、出外訪問,最考起我,
手硬得不聽駛。
以為長大了,便會暖和,
但原來不是一回事。

傳道書說:「二人同睡就都暖和,
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
對我來說,是真的,跟肥師奶同寢真的很暖,
但對他來說,只是跟一塊冰/死人同寢,分分鐘仲慘過自己睡。

2008年1月23日星期三

一籌莫展

對了這個blog咁耐,
想在背景加些自己的圖.
唉!唔識!

想整大啲啲字,
唉﹗唔識﹗

想標題改字型,
唉﹗唔識﹗

想標題換自己喜歡的相,
唉﹗唔識﹗

人家的blog花款多,
我,都是念舊些,
不改了,待有空才算﹗

2008年1月22日星期二

世界是平的

伴娘顏正於BU修讀關於全球傳播的master課程,
其中一科要看一本書<世界是平的>,
她說那天下課後,去圖書館借書,
全被同學借光了,
公共圖書館的預訂借書,
又不知排了多少人,
於是問我這個中大人,去中大的lib一看。

真巧,原來我數年前正買了這書,
當時很暢銷的,我也趕時髦買了簡體字版。
但看了兩三個chapter,卻束之高閣。
這書非小說,而是討論現今世界的現象,
在通訊科技發達、地球國與國之間的距離漸縮窄時,
如何將一個service、或一個產品,拆解由不同國家、地域的人,
以他們的專長負責。
不過,真的沒怎麼動力去看,不久便擱在一旁。

伴娘顏很奇怪我會有這書,
我也說不出所以,唯有讚自己高瞻遠矚,
早已看master的書,呵呵﹗

終於,這本書有出頭天了,
不用再長眠在我的書架上,
多一個人看,忽然覺得這本書「好抵」。

2008年1月21日星期一

演說技巧

晚上去聽一個關於服事青少年人的講座,
由永光堂的一位陳牧師與葉松茂博士主講,
分享他們教會如何推動青少年工作,並他們的觀察、實踐。

葉博士說的內容,早前已聽我們的j傳道說過一次:
他當時也是聽畢葉博士的講座,再向我們演繹
「一周要至少打電話給他們一次、要替他們form 3-4人的cluster...」
當時,我們導師的反應是:「係咩?得唔得嫁?好似好難喎!」
是次由葉博士親身主講(其實內容相同),
我們導師的反應是:「係喎!好似好得咁!」:P

或許這就是演講的藝術(還是銷售技巧?)
好像只站出來,已讓人有信心他的一套是可行的。
我這些凡人,最喜歡訴諸權威,
又容易被人說服(不計算化粧小姐的hard sell),
聽得津津有味。

但我相信每種牧養模式總有長短處,
每間教會少年人的成長背景、數目、文化也不同,
總難有一條像物理中F=MA的universal true方程式,
否則大家也不用摸索了。
各種模式的可行性,尤如social science中的theories,
要有齊N個conditions,才會valid。
不過,返樸歸真,各種出發點皆是神的愛。

唯有取長補短,參考前人經驗,
再實踐引證,由心出發,發展適合的模式。

2008年1月20日星期日

歡欣感謝

周六的團契,輪到我們的小組領詩,
每次,都要搔爆頭,
找誰出來幫手領唱好呢?
出席最穩定的三個中三團友,
在一所中學就讀,
三個很好朋友,我們暱稱他們為三寶,
他們平時已像未食藥的過度活躍,
開團契像扯著三隻努跑向不同方向的馬,
拉了這隻回來,另一隻又了彈出去,
每次跟加琪姐姐都要跟他們鬥智鬥咀,
要他們企定定出來唱歌,
不知會出什麼樣子。
加上三人總是扭扭擰擰,拖拖拉拉,
永遠三個都係「你唱我就唱。」
最終,即係無人唱。

早一個周六,邀請了其中一寶幫手帶領唱,
答得爽快。「好吖,無問題,不如叫埋XXX」
周四,致電XXX,
XXX:「駛唔駛講嘢?駛唔駛祈禱?YYY唱我就唱。」
再問YYY,YYY推說喉嚨痛、唔得閒.....
唉@@
經過一輪電話跟MSN折騰,有兩個應允了。
翌晚,YYY最後又竟然主動打電話來,
不情不願的說:「明天唱歌囉!」
(當然,之前拒絕了我嘛,現在他的友儕一起唱,便心郁郁,
但又不好意思,所以也要扮得不情願。)

選了些較熟悉的詩歌,
畢竟他們都沒甚麼試過領唱,
周六早了一小時回來,與他們練flow、練歌。
都算準時,練歌時也可以認真一陣
只是將歌詞擅改,
Give thanks的歌詞明明是:
let the weak says I am strong, let the poor says I am rich
竟然改為:let the weak says I am sick, let the poor says i will die.
真係聽到嘔血,will die的應是我。
有時「湊」他們,心裏其實想「揍」他們。

不過,到團契正式唱時,大家就不敢玩了,
恭恭敬敬的,也唱得投入、唱得認真。
還說可以下周團契負責帶一開始的遊戲。

這一年,也真看到他們有點轉變,
雖是微小及緩慢,但對了一段時間,
卻不難察覺,
想起:神蹟的發生,正是生命遇見主的改變,
這改變不是一次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要提自己多為團友祈禱,
期望他們成長時,一直有神的同在。

2008年1月17日星期四

你的杆仗

尤記得有導師說,教小朋友聖經,
要遵照聖經的說話,
例如有人形容吃約拿的魚,是吞拿魚,
便給小朋友以為吞拿魚是吃了約拿的,
這樣便不好了。

不過,對成年人來說,有時看聖經,
會自動將故事形象化,還有加鹽加醋,
心不知飛到那裏去。

一次聽講道,提到詩篇講「......你的杆,你的仗都安慰我」
心裏一忽兒飄到:「什麼你的肝,你的腎?你鵝肝醬?」
嗯.....滷水好味道,鵝肝醬很貴....

唱聖誕歌「平安夜」,明明接著是「聖善夜」,
小時以為是「升仙夜」,
以前小學沒有宗教,不知耶穌是什麼,
加上看電視劇集多,電視劇鬼片中,
有人剛過身、有個BB同時出世,
通常那個死人跟BB有同一胎記,
或有同一特徵,甚至帶了相同的手鐲,
是輪迴,是很合理的情節。

所以在頌唱耶穌降生的詩歌中,
有「升仙」的歌詞,也很合理,
而且那個音...真的很像嘛。

保羅在腓立比書提到: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道已經跑盡了.....」
不知怎的,以前與朋友去做gym跑步,最喜歡用這句,
做到差不多時候,就會互相說:
「幾時走呀?」
「當要做的warm up我已做了,當跑的機已經跑完了,」
然後,一起唸著聖經一起撤退。

2008年1月16日星期三

天長地久

中學同學送的鐵達時手錶,
跟了主人近十五年,
最近竟然有點異樣,
取去換電,但好像不行了,時針分針一動不動,硬硬的躺著。

那年,鐵達時的「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成為廣告中的經典名句,鐵達時,時尚的標誌。

手錶是中學同學夾份送的。
每只手錶要近八百元,
對於中學生來說,好貴,
跟現在人人手一部逾千元的NDS無得比。

那時,我們班很團結,什麼也是一班人一起做。
所以,基本上大部份人生日,我們也會夾份送禮。

但為方便及實際,每次生日的壽星,
就要自己挑選禮物和四出「籌旗」,
我們零用錢少,每人只會出五十元左右,
如挑選的禮物「超額」,就要壽星自己補貼。

那一年,「天長地久」風靡全港,
我們有好幾個生日人,都選了鐵達時錶。
好像最後找來了十多人肯送我禮物,
自己貼了二百多,買了這只名牌手錶。

從此,在手上走過十多年春風秋雨,
表帶發霉,老爸子不知已替我換了多少回,
電池耗畢,換顆新的又繼續走。

縱然錶面花了一點、款式過時了一點、
錶面的透明膠像融了一點,
但也沒有想過換錶,畢竟很準確、清晰。

即使有朋友送來手錶作禮物,自己也買過一祗手錶,
但只是偶爾換一換,
始終情傾這祗鐵達時。

要再去找師傅替它把把脈。

2008年1月15日星期二

三更夜半

公司規模大,培訓機會也會有系統些,
人事處定期會籌辦一些一天的工作坊、短期course,
供員工報名參加,有九型人格、presentation, negotiation....

報了effective writing
逢周一及周三上課,共12課。
都是放工後的5:45-7:15。
上周一上畢,要於一周後交一份功課,
寫report,料已齊備,只是要執好format。

當晚總不會立刻做功課,
然後,每晚都是出街,偶爾一日在家,又不肯動筆。
周五,去了看戲,回家已是12時了
周六及周日,均搞到很晚才回家。
轉眼,周一便在眼前了,
唯有周日晚上12時才開電腦,
匆匆忙忙的做了二小時,
累得周一下午不斷的打瞌睡....

只是短期課程,
功課又不難,
但慣於放工後「攤抖」的我,
做一篇簡單功課,
都要拖到最後關頭。

回想以前工作時,兼讀一個pt degree,
常要溫書、做功課至三更夜半,
只有歎一句,以前的魄力,俱往矣!

午夜曲奇

教會幹事煮嘢食確有一手,
尤其是甜品,一個字:正!
最合嗜甜的我。
看她弄甜品,好睇過肥媽私房菜。
去年試過焗曲奇,
吃得心癢癢,
終於向她弄來了食譜,
唔.....看來不似太難,
打算有空時試下。

當然,懶人一族的我,久久未坐言起行。
上周六,幹事替我預備了材料份量,又有電動發旦器借用,
雖然晚上要返鑽石山晚飯,但仍打算歸家後一試。
這晚,發旦器真不聽話,竟然在冒煙,
弊傢伙﹗應該是燒了﹗唉﹗

「猜」好了粉要先雪三十分鐘,
這是已是近12時了,
幸好之前睇食譜也不的步驟已經搞掂,
否則午夜如唔識搞,真不知那裏可求援。

雪好後,將面團分為小塊,按指示調較焗爐,
樣子確是「岩蠶」一點,但很眼睏,
這裏的分裏,要分為三盤來焗,
要快手些,要求便要低一些。







二十分鐘後,出場了,
很香,但面燶燶的。
第二盤,要慢火一點,
二十分鐘,取出來時,屁股竟然未熟
反轉再來一會,
這次竟然全變了煤炭屎鬼,不見得人。






第三會,終於靚仔些了。
已是二時,所有「架撐」都沒有洗,
廚房像是打完仗,不理了,
要跳上床睡覺了。

2008年1月9日星期三

跑步時間

前兩天又再「的」起心肝,落樓跑步,
已隔了近兩個月沒有跑步了,
接著是聖誕及新年的大吃大喝,
體重有上無落,「咁唔掂喎!」

與肥師奶上中學同學的家,她的女兒一歲多,
我們坐在梳化,她最喜歡爬在我們身上,
爬上肥師奶身上,我們笑:「勇闖玉珠峰。」
我怕下一個「豬肉峰」係我,呵呵。

唔好講笑,雖然以前試過努力跑步,
都不會減磅,但運動一下,人也精神些。

這兩晚,每次也跑了二十個......網球場,
對我來說也算不差了,尤其是雙腿休息了那麼久。

2008年1月8日星期二

安慰心靈

與離職不久的日月欣晚飯,
之前聽聞她在最後工作的日子很不開心,
只猜是公事上的,
因為板起面孔,
誰也不敢去惹她。

這天,她娓娓道出公司的安排,
令她情緒低落。
這個熱愛工作、認真執著的朋友,
猜猜在這時候會找誰?
原來神卻安慰她,透過不同的途徑。

以前她說過曾返教會,也曾相信,
但後來,多了主見,亦多了懷疑及反駁,
當然多了很多不同借口不返教會:
很累、返工....都市人總有很多不同的理由。

她說前陣子會祈禱,
向這個她曾相信的神祈禱,
雖然不知神會否聽,
也考慮返附近教會,
因為某天看到教會的派的宣傳單張,
訊息令她很有共鳴。

與很多一樣,神的種子,埋在心底,
當遇上挫折困難時,又會忽然想起神。
我為替她高興,為她感恩代求,
也相信神會聽她的禱告。

2008年1月6日星期日

求真精神

無論以前或現在的工作,
都要有一份求真精神,
對人家提供的數字、文稿,
總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核實,
方才放心讓它出街。

信仰上,也傾向這樣求真,
最喜歡看畢聖經後,思前想後反駁一下,
又會聽畢牧者講道後,心中暗忖不認同。
自小返教會,人家已教導聖經是神的說話,要全然相信;
牧者是神透過他向人說話的器皿,即代表神的訊息,
但我卻常有保留,常會駁咀。
人家或會說這是不順服,
但我相信神也喜愛人追求真理,
而且真理會愈辯愈明,
只是人的智慧尚未完全理解神的美意。

最近問神,為何看聖經都好像不太明白,
看解經書又覺得很牽強,又會閉起耳朵。
這兩天接二連三都看到神的回應,
某天看靈修版的聖經,是馬太福音,講耶穌在曠野受試探,
魔鬼叫祂從殿頂跳下去,並說他,聖經上指會有天使保護你,
靈修的資料說,魔鬼熟悉聖經,但會斷章取義,
我們唯有了解聖經背景、上文下理,
方不會曲解聖經,全然了解神的心意。
翌日,又看到靈命日糧中提到,
雖然聖經有些地方沉悶,
但總有它的意思,要耐心的閱讀。

又係喎!
好!今年的計劃,好好閱讀聖經。

2008年1月2日星期三

前功盡廢

剛才打了很長的blog,
卻錯手按了「關閉」的按鈕,
前功盡廢,
救命!

2008年1月1日星期二

華而不實

樓下商場一間手袋店結束營業,
貼著結束清貨大減價號召shoppers,
舖內擠滿了靚妹、阿太,
大家左手拿Gucci、右手拿Fendi,
對著鏡子左拼右拼,
獵到心頭好的,
帶著勝利笑容離開。

名牌袋,動輒萬多至數萬元,
至一個人萬五元月薪計,
是薪金的一大截,
當然若然可以負擔又另計,
為何通街不論中環OL、將軍澳學生、天水圍師奶,都人手一個?
是A貨?是大家都是有米,以「禾桿冚珍珠」?
還是只是大家都認為名牌袋是潮流身份,甘於將數千元換作這個「身份」?

在這拜金都市,
當學生當暑期工所掙的只是為了一個名牌袋,
當OL花上半個月薪水,並節衣縮食為一個名牌,
是否值得?
數百元的袋也是好駛好用的,
城市光怪陸離,什麼潮流、什麼心態也有,
在一窩蜂的對名牌趨之若鶩時,
更要靠著耶穌,認清真理,堅守自己所持的價值觀。
當,紮根越深,便愈難被歪理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