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5日星期日

買啞老師

以前工作,要求文章寫得簡潔通順、
舖排有序、重點扼要清晰,
功力視乎對該新聞的認知及大眾興趣有多了解;
現在的工作,要求資料準確、角度正面、藻詞優美
,總之包裝得大方得體,甚至偶爾要用古雅用語,
功力,便在乎對語文的修養。

雖然是執筆工作,但以前不多用字典,
最多是上網查看一下用法,看看人家怎樣用,
加上電腦有配字,不會寫的,
又可以用速成輸入法搭夠, 省卻很多功夫。
現在,方發現這些不太下苦功的學習法,使自己很多字彙都不懂用、不懂寫
有些看畢覺得很熟面,但要用時,卻是話到嘴邊,卻吐不出來,
想問人,但其實很多字不懂發音,只是腦海中有粗略的視覺印象,
問也無從入手,當然,到它出現時,又會恍然大悟:係噃,就係這個詞語。

於是,現在看書讀文章要細味一下人家的遣詞選字,
朋友教我要讀一次艱澀的詞語,這樣,即使將來忘了,
也對發音有印象,問人也不用啞口無言,「好似咁邊,唔識讀咯」

家中的中文字典,只有封塵的辭海,和一本「現代漢語字典」,
是以前用來查普通話拼音的,很久沒有用過有廣東話讀音的字典,
真要快快買一本,還要是有同音字,而非廣東話拼音的那種。

還有要重新學起的,是部首檢字法,
自從用倉頡以來,便只以食頡拆字,
什麼部首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記得以前小學的常識問答比賽,也會問什麼字的部首是什麼,
現在不知這是否教學內容,
或許已變成倉頡入法,
也好,到書局看看有否以倉頡輸入法檢字的字典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