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參加了於2月8日舉行的10km馬拉松,
對我來說,這是很大的挑戰。
因為一向都不是跑得之人,
以前跑1000m已覺得不行了,
哪會想到跑10km。
去年底開始練得頻密一點,
原來肯花時間練習,
身體是有潛力再發揮的。
不知何時開始,
發現跑時的呼吸暢順了,
跑4-5km也覺得問題不大。
(雖然,也發覺只要稍為疏於練習,
打回原形的速度,是遠快於進步的步伐)
身體可以練,
但跑步,除了要身體,意志力也重要,
堅持練習的意志、當天早起床的意志、完成目標的意志。
到緩跑徑跑步,有時是很享受的、很期待的
但更多時,是為應付比賽。
這時,便有很多反對聲音在耳邊說:
「不如獃在家中看電視吖...現在很冷啊﹗
...落去只跑很20分鐘,不如遲些才跑啦﹗
...好多功課喎,做一陣功課先。」
有時會戰勝這些心魔,
但更多時,是兩邊在struggle,
然後,對壘了好一陣子,
最後,沒時間,決定不跑了。
(其實心裏早已不想跑,只是不想一下子便屈服,
好像很沒毅力的,於是告訴自己,是曾經struggle過的,
最後只是時間不許可而放棄而已。)
好了,到了緩跑徑,
仍然是有很多借口,叫你提早離場,
不知是心理作用,或是心理反射身理,
每次都覺得有點頭痛、腳痛、呼吸不順。
那裏每圈500m,隨時可以鬆人,
試過跑了2-3圈,覺得沒甚心機跑,
於是告訴自己:很累,便徹退了。
當然,心理上覺得自己已交了功課,已練習了。
在比賽前的六周,應該共只練了三次,
合起來也沒跑了10km,因此,期望的只是完成便算了。
2月8日到了。
四時便爬起床,天未光,地鐵已滿是渣打人。
6:45分起跑。
上到東區走廊,這賽道,跟本只能向前走,
無路可退,這裏不像緩跑徑般有mulit-exit,
不能妄想可以「話攰就走」,
唯有硬著頭皮,努力向前。
最難捱是首段,跑了很久那個2km的牌才出現,
真是很沮喪。
不過,跑著跑著,哼一下詩歌
欣賞一下由天空由漆黑慢慢化為魚肚白,
看到對岸的mega box,疏落的觀塘繞道...
黎明時份的都市,常剛睡醒的樣子,
一切告訴大家,我們又安然踏入新一天了。
然後,不久看到3km、5km、7km的牌,終點在望了。
沿路身旁的人有些在散步、聊天,
有些在歡呼、叫囂,
我沒那麼多力氣,
只能專心一致的向前,中途竟然沒有休息、
沒有慢行、沒有說話、沒有拍照。
最終,完成時間是1小時12分,是最快的紀錄呀。
(嘻﹗這是因為以前從沒紀錄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