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讀的master課程,
其中一科講傳媒、新聞的翻譯。
那個導師,應該是某報章任翻譯的,
也曾在其他媒體當國際新聞的編譯。
第一堂上課,
他應沒準備什麼,
只着我們每人介紹自己,
說一說為什麼修讀這課程。
導師見我們不多傳媒人,
就不時說說傳媒的運作,
但聽落,
我覺得他應該不熟悉前線的運作,
有時真想跟他說:「亞叔,其實唔係咁...」
「亞叔,其實我比你更熟傳媒﹗」
年代不同,處身環境不同,
經歷不同,也算了。
但他的要求很主觀,一時說,
人家不會看你的原文,
可以加些活潑些的寫法;
我們的功課寫得天花龍鳳之際,
他就說最重要貼原文,不能加譯。
而且沒有理論,也沒有論點,
只會跟你說:「我覺得這個譯得好些﹗」
同學們被他的突變要求,搞得頭昏腦脹,
最慘時大家認為他修改後的功課,
不見得比自己原本的來得通順。
如果再遇上這類導師,
我真覺得那八萬元學費中,
六萬元是買張證書,
二萬元才算真的學到嘢。
但,選科時揀些時間配合,
又有興趣,已不多,
還要考慮導師因素,
有同學會按導師來選科,
但我還是喜歡按興趣,
即使導師無乜料,
自己看書的動力也大些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