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了柏程去數間學校面試,
雖然暫時都空手而回,
但卻覺得面試過程也頗有得着。
首先,好些學校要填問卷,
通常是為何選這校、平時親子時間做什麼的、
孩子的優點、如何培訓他們的自理能力等。
要填問卷,就要細想,就要整理,
就要將平時瑣碎的事務系統化來表達,
這樣,卻是一個機會讓我反思一下跟柏程的關係,
如何教養,有何要改善等,
當然,寫時可以天花龍鳳,
有理論有聖經經文,有實際經驗,
做又是另一回事。
哈~但也可以給自己一個檢討反思的空間。好﹗
另外,帶着柏程往外見陌生人,
跟老師「傾計」(我們這樣形容,而非說帶他去面試)
(題外話,某次在面試的學校,
見到有一爸爸問囝囝:「我們一陣做什麼?in ter乜嘢?」
囝無理佢,爸爸就續說:interview
不知他的囝囝明白與否,只是傻乎乎的,
我們只是跟柏程說,一陣跟老師傾計,老師問咩就講比老師聽。
希望這樣簡單易明的表達,他會明白些。
見老師是一個新體驗。
從小起,很多人也覺得柏程很定,
對我自己來說,仍不太覺,
因為只湊過他,沒有比較,
只覺可能人家的子女大一點,
活動能力自然強些,
柏程細過,手腳不靈活,
所以看似可以坐得定。
但帶他往面試,
見識過有些小朋友會扭在地上,
有些會大哭大喊,
這些都甚少發生在柏程去街時。
(當然,在家時不時發生,挑戰我們的底線)
我相信在這些面試場合,
媽媽總會遷就小朋友,
(如給糖、玩具...)
免得激起他的情緒。
如果這樣遷就仍然大吵大鬧,
可以想像平時更加不得了。
我就像有點明白,為什麼人人也說他「定」,
當然「定」不代表會肯答老師問題,
「定」也不代表學校會錄取,
只是過程中我覺得認識了小朋友的性格更加多,
在將來的栽培路上,可以再想想用什麼方法更適合。
感謝神,透過這些經歷,讓我看到更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