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9日星期三

代禱事項

小組中提到各人的罪,
分享題目:「你試過將你的罪告訴弟兄姊妹,叫他們為你代禱嗎?」
想想下,有,但不多,
要很熟的弟兄姊妹,兩三個走在一起,
才會肯承認自己的短處和希望改變。

忽然腦裏有點感動,有點體會,
但又有點亂,講不出是什麼,
現試以文字梳理及表達一下混亂的想法。

通常的代禱事項,
可以侃侃而談的有:
病時要快點痊癒、有健康身體;
要面對新工作、新改變、考試時要有智慧;
忙碌時有足夠休息,記得靈修;
教會各事奉人員有好的配搭;
事工可以讓人得益......

不是說這些不重要,
人一生總會面對一些困難,要祈禱求神給我們加力,
但我在想,這些面對的事都是較「外在」的,
怎麼說呢?
例如,病了,可能是因為不好彩、食錯嘢、冷親、被傳染....
例如,老闆派新任務,這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例如,應付考試,也是一些客觀的安排;
例如,事奉的果效,也非我們話事。
遇上病、工作、考試等的經歷,自己沒大責任,
當然可以大大聲的分享。
這些祈禱,很直接、簡單,
祈完又好像可以「拍拍屁股」等「神賜力量」
有點離身,又有點像是求「黃大仙」。

但唯獨為自己的罪祈禱,
讓自己和他人看到最深處最陰暗面,
這些「內在」的不足處,最難以啟齒,
追究原因,以上代禱的事都是一些客觀事件,
每人也會遇上,不覺羞愧,高談闊論的分享;
但一提到個人的罪,就是承認自己做錯或明知故犯的地方,
自己有一定責任,因為這些多在自我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這些事每人雖很多,卻也不想提起。
另一方面,這些代禱,不是「說完就算」,
還要付諸實行,要自己去經歷、自我改變、成長,
方能蛻變出神喜悅的品格。

既然代價那麼多,那麼難說出口,
而躲在老我中,又似沒有大礙,
何必面對,那很多時索性掩眼不看這些問題。

不過,若真願意檢視及面對自己的問題,
坦然分享予弟兄姊妹,並邀他們代禱,
那些有眼淚、有感動的禱告,
相信定可成為成長的承託。

1 則留言:

Foon 說...

“那些有眼淚、有感動的禱告,相信定可成為成長的承託” 很感動............

除了願意﹐ 勇氣是必須﹗